其他
全国政协委员张利荣 | 建立“灾害科学与工程”学科体系 打牢全面高效应对灾害的科技基础
我国是世界上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。自然灾害种类多、分布地域广、发生频率高、造成损失重;安全生产各类风险隐患交织叠加,生产安全事故仍然易发多发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“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”“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”等系列要求,为抓好灾害应对指明了方向。
张利荣委员表示,要高效科学应对灾害,需要研究灾害及其应对的科学规律作为基础。但灾害及其应对的相关基础科学,分散在理学的“地质学类”的“灾害地质学”;工学门类的“土木工程”的“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”,“安全科学与工程”的“安全科学”“安全技术及工程”“安全管理工程”“公共安全应急工程”,“公安技术类”的“消防工程”“安全防范工程”“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”“火灾勘查”;以及管理学的“管理科学与工程”的“应急管理”等。由于我们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灾害及其应对的学科体系,导致我们对灾害规律、致灾机理及灾害应对的认识不深、系统性不强,客观上影响了灾害应对的效果。
张利荣委员谈道:“近几年应急管理方面的研究发展非常迅速,这是值得高兴的事。但应当认识到,应急管理只是应对灾害的一个环节,而不是全部;要真正实现科学高效应对灾害,必须围绕灾害发生的全过程来进行深入研究,方能达到目的。”
张利荣委员指出,为探索研究灾害及其应对规律,需要围绕灾害发生的全过程,把理学、工学、法学、医学、管理科学等与灾害相关的学科进行交叉、整合、构建,从而建立一个系统完整的“灾害科学与工程”学科体系。
1建立“灾害科学与工程”学科体系。在交叉科学门类下设立一级学科“灾害科学与工程”,围绕灾害全过程建立学科体系,其下二级学科设自然灾害学、安全事故学、灾害防治工程、安全防护工程、应急管理、工程救援技术、消防救援技术、医疗救援技术、应急产业等;自然灾害学下设三级学科气象灾害、洪旱灾害、地质灾害、地震灾害、海洋灾害等。2
加强“灾害科学与工程”基础研究。以各类自然灾害、各种生产安全事故为对象,系统研究灾害及其发生的基本规律,围绕灾害防、减、治、救等全过程开展工程与技术研究,为应对灾害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。
3加强“灾害科学与工程”人才培养。推动建设2所以上以“灾害科学与工程”为主的大学,在更多高校设置“灾害科学与工程”院系或专业,培养更多的“灾害科学与工程”专业人才。制图:孙筱松
往期精彩回顾